

一把剪刀 一張紅紙
剪出千百韻味
造出盞盞紅燈
當“剪紙”遇上“燈籠”
又會碰撞出怎樣的藝術火花呢?
一起來看看吧

12月13日下午,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教育系在明鏡湖邊舉辦“北疆文化·多彩非遺——剪紙燈籠節”活動。學院領導劉興旺、王新剛、張雪玉、教育系主任李鳳清、教授董小飛、非遺剪紙項目傳承人崔霞出席活動,教育系部分教師及學生代表參加活動。












明鏡湖邊,“剪紙”與“花燈”相結合,教育系把傳統文化的浪漫帶進了鴻德校園。130多個富有特色的燈籠依次排開,隨風舞動,師生們有序觀賞。
紅紅燈籠,美意濃濃,在制作過程中,教育系學子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一盞盞別致新穎的燈籠作品。老師們也針對這些作品給予評價與鼓勵,并為獲獎同學進行頒獎。
“石榴花開籽相擁”剪紙項目開班儀式

活動開始前,學院教育系還在崇德樓706教室舉辦以“石榴花開籽相擁”為主題的剪紙項目開班儀式。

開班儀式上,學院正式聘請非遺剪紙項目傳承人、呼和浩特市牧勒文化傳媒公司創始人崔霞擔任教育系任課老師。



隨后,崔霞老師結合各民族獨具特色的服飾元素,通過創作樣稿、繪制底稿、勾畫墨稿、刀剪鏤空等步驟,指導同學們如何剪出精美生動的人物作品。同學們也拿起手中的畫筆與剪刀,一筆一劃認真描繪,一刀一剪精心創作,讓一幅幅活靈活現、極具民族特色的剪紙作品躍然而出。






開班儀式結束后,師生們還前往崇德樓709教室共同參觀教育系學子們創作的非遺剪紙作品和哈尼卡作品。一幅幅精美生動的藝術作品,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展現著傳統技藝的無限魅力。

“燈籠寓意著吉祥、團圓和幸福,剪紙則囊括了剪、刻、撕、染等多種工藝,‘燈籠+剪紙’的組合模式,讓教育系學子們在創作時能夠感受美、創造美、欣賞美。今后,教育系將繼續引導同學們了解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把傳統文化和美育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同學們全面發展。”教育系主任李鳳清說。
編輯:孫鑫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