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王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副教授,畢業于內蒙古大學,主修方向是新媒體研究,獲得碩士學位。 在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人文系新聞教研室擔任專職教師, 有7年教學經驗,主要教授《 傳播學 》、 《 新媒體概論 》和《廣告創意與策劃》三門課程。曾獲得院級教師技能大賽三等獎,被評為“ 十佳教師”。在《傳媒論壇》、《電子技術》、《新聞論壇》、《 現代商業》等雜志發表多篇論文。2018年曾為斑馬英語APP繪制插圖,并為北京大學出版社的書籍《找回你自己》繪制封面。
1.對于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您有什么看法和想法?
線下教學比較靈活,形式可以多樣,互動性也比較強;線上教學的話很多時候比較“費”老師,就是需要老師付出更多,才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當然,對于學生來說,上網課對自覺和自律要求是很高的,畢竟老師不可能時時盯著你。
2.您認為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
其實我在開學前(那會還沒料到會開不了學)就對這學期的課做了一些調整,比如針對學生沒有閱讀習慣的情況,我原計劃就是在課上通過理論教學加探討互動的方式來進行,甚至都做好了要求學生一起在課上共讀課外書籍或者材料的準備,結果疫情忽然來了,我覺得可以把討論放在網課中,會結合課程內容,提前給同學們安排要討論的話題,給大家留出準備時間。有時是我先講理論,再叫大家討論,有時也會先請同學們分享觀點,然后我再進行教學。我手中也有花名冊,很多時候也會請不太積極的同學加入討論,估計大家上我的課多少都有點壓力吧······
我所代的課程是新聞專業的《新媒體概論》,偏理論的課程,如果線上只講理論,大家應該都會睡過去,于是我會結合課程內容,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經歷去分享他們的看法,比如講到“用戶體驗”,我們討論的話題就是“你認為哪些要素會影響我們的用戶體驗”,叫大家暢所欲言,這種話題門檻不高,誰都能聊幾句,討論完,我會從媒體層、平臺層等角度給大家做知識點的梳理;還有一次我們討論了“點贊的負面影響”,沒想到很多同學都有感觸, 我覺得這門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大家的辯證思維, 讓我們客觀的去看待新媒體技術對生活的影響, 因此討論互動很有必要。而且通過大家的討論, 很多觀點也會對我產生啟發, 我覺得是一種雙向學習的過程,也是可以了解00后的一種方式。
3.您認為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
積極互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只有叫大家去思考,大家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吧。我會把課上互動算作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每個同學發言的時候我也會做好記錄,不斷引導大家去做討論和思考。課下也會在群里分享一些與課上內容相關的資料,不會太多,就是希望大家去花時間閱讀。今后課程中也會把共讀材料這個環節加進來。
4.您認為如何利用好線上平臺,高效的完成教學?
高效教學的話我覺得就是老師和學生都要做課前準備,老師要備課,學生要預習。這是最有效的方式。同時我覺得同學們自身還是要有自覺和自律的,如果你在線下都不認真聽課,線上就更不可能保證了。其實大家應該多利用線上平臺獲取知識,中國慕課,網易公開課等都是很好的平臺。現在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很多,關鍵看你會不會利用,或者想不想利用,這個和內驅力很有關系。
5.您對于年輕教師初次完成線上教學有什么建議嗎?
其實我也沒什么網課經驗······也給不了建議,我只能分享自己的一些教學感受。而且每個老師教授的科目不一樣,教學方法也是不同的。很多時候老師居家辦公, 特別是家有小朋友的老師,時間更為緊張,也更為辛苦,我身邊的老師朋友們,特別是孩子還要上網課的家庭, 真的很辛苦。我覺得同學們在對老師們的教學有很多要求的同時,也要看看自己,你有沒有很好的準備課程, 做沒做到自律或者自覺。而且有些課程,比如實踐類課程,在線教學可能就需要老師們花費更多心思,真的挺不容易的。
6.您對于不能返校的學生有什么要說的嗎?
我其實很理解大家期盼開學的心情, 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多看書, 我經常叫大家多看書(但能不能看,就不知道了······),因為很多時候自己想不明白的問題,書籍就能給我們答案。不要把過多精力都用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不上課的時候去戶外走走,陪伴家人都挺好的。 珍惜每一天的時間, 因為大學四年真的一晃而過, 如果這四年你沒有努力, 未來需要努力的地方會很多。 做好匯劃, 我覺得很重要。 運動健身發展愛好,都是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