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先行先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自2013年啟動建設以來,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了中巴友誼的新標桿。教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語言學習和文化交流是民心相通的橋梁。

“感覺周玉樹院長和我們一起過年的熱鬧場景就在昨天!這里就是我們的家,謝謝我的老師們。”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佳樂(KASI AJMAL KHAN)不舍地說道。

12月3日,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在地坤樓4樓會議室舉行留學生結業儀式,外語系主任史麗珍出席結業儀式并為留學生頒發結業證書。外事辦教師鄧森、留學生部教師王迪和王瑋參加結業儀式。外語系留學生部副主任王志剛主持儀式。
本次結業的5名留學生均來自巴基斯坦,且均為“俾路支省政府獎學金”獲得者。其中,莫思(SIDDIQUI MUHAMMAD MOHSIN)、安旭(KHAN AIMAL)、佳樂(KASI AJMAL KHAN)還分別獲得了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一等、二等、三等獎學金。

“非常榮幸獲得學院一等獎學金,我很高興能夠得到學院的認可,現在的我已經通過了HSK(漢語水平考試),我很感謝幫助我的老師和朋友們,這讓我親身感受到了‘巴鐵’在中國的含義,我很喜歡這里,接下來,我還想繼續留在中國深造。”莫思(SIDDIQUI MUHAMMAD MOHSIN)說。
從巴基斯坦啟程,留學生們跨越山海,與中國結緣,于鴻德相聚。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到熱絡,留學生們在鴻德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住在呼市、住在鴻德,這里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在這里,老師同學就像是我們的家人,特別感謝大家對我們的幫助,我覺得我們已經是‘呼市本地人’了,謝謝大家的照顧和幫助。”子豪(HAROO MUHAMMAD)說。

每逢中國春節,周玉樹院長都會和在校的留學生們一起共進年夜飯。“這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學習生活中,我的老師和我的中國朋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與溫暖,現在的我早已把鴻德校園當成我第二個家。”佳樂(KASI AJMAL KHAN)說。

自2015年招收巴基斯坦留學生以來,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已經累積培養和輸送出了7批80余名留學生。外語系主任史麗珍見證了一批批留學生的成長,他們意氣風發來到中國,之后,有的學成后回國工作,活躍在中巴經濟走廊和“ 一帶一路 ”建設 中;有的發現創業契機從事中巴 商貿;還有的選擇繼續在中國深造……從鴻德走出去的留學生在各自領域發著光。在史麗珍看來,作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與者,這些留學生不僅是中巴教育合作、交流的名片,更是中巴友誼不斷增進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 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 ’的中巴關系歷久彌堅。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也是中巴‘鐵桿’友誼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帶一路’架起的教育‘橋梁’,讓一批又一批的巴基斯坦留學生來到中國與鴻德結緣。如今,中巴經濟走廊進入新階段,中巴交往更加密切,希望一批批留學生接續、深化已有的友誼,作好兩國友誼的紐帶,成為中巴友誼使者。”外語系主任史麗珍在結業儀式上說道。
鴻德與巴基斯坦
2010年,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汗首次訪問鴻德后,拉開了鴻德與巴基斯坦合作交流的序幕;
2011年,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的安排下,鴻德25名師生訪問巴基斯坦,與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2015年,鴻德接收首批8名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獎學金學生;
2011-2018年,鴻德分批派出40多名師生赴巴基斯坦阿奇森學院、國立現代語言大學等學校執教漢語和留學;
為加強與巴基斯坦的合作交流和相關研究,鴻德建成了“馬蘇德館”(以大使名字命名,館內藏有大量史料和珍品),成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在各任大使的支持和幫助下,鴻德與巴基斯坦的合作交流持續深化;
2017年,巴基斯坦駐華使館參贊拉赫?塔里克先生受邀參加我院開學典禮并做主題演講;
2021年,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副館長(公使)法入克·艾赫邁德(Ahmed Farooq)受邀參加我院開學典禮并講話;并出席學院首屆“巴基斯坦文化日”;
2023年,學院院長周玉樹到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拜會新任駐華大使哈什米,并受到前大使馬蘇德?哈立德和新任大使哈什米的單獨會見;
2024年,學院應邀參加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巴基斯坦國慶日”慶祝活動;
2024年,學院院長周玉樹到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拜會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哈什米及夫人。
編輯:燕麓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