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巖畫組織聯合會執行主席羅伯特·貝德納里克、印度巖畫協會會長庫瑪爾,以及部分中國巖畫專家10月6日齊聚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中國北方巖畫研究所,開始對分布在陰山、賀蘭山的部分巖畫進行研究、斷代,欲解開這些巖畫的精確年齡等謎團
內蒙古師范大學鴻德學院周玉樹院長及中國北方巖畫研究所吳甲才所長介紹說,這些巖畫包括由鴻德學院巖畫專家發現的、代表“天皇”“地皇”“人皇”早期形象的人面像巖畫、史前蹴鞠巖畫、祭祀火神的巖畫等。對于歷經漫長歲月的古老巖畫而言,如何精確判斷其創作時期,仍然是一個世界難題。
巖畫專家、南京師范大學文博系教授湯惠生說,用現代技術手段獲得有關數據,來證明巖畫的創作時期,有利于促進對巖畫的深入研究、保護和展示,“我們希望通過收集充分的資料,對陰山山脈大青山段等地的巖畫年齡進行科學認定,把相關研究做得更加深入”。
貝德納里克表示,專家組將采用目前國內外學術界比較認可的微腐蝕斷代分析法,通過對巖石的細小顆粒進行觀察、分析和計算,推斷出巖石在自然界中的腐蝕程度,從而達到斷代目的。
另外,專家組還將采用其他方法進行巖畫的斷代研究,與微腐蝕斷代分析法得出的結果進行比對、印證
巖畫是原始社會先民繪制或磨刻、鑿刻于巖石上的圖形語言,封存著遠古時期的記憶,刻錄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同時也留下許多重大的謎題。
中國迄今已發現巖畫的省區已有20多個,分布在陰山、賀蘭山等地的巖畫作為中國北方巖畫的代表,因數量巨大、分布集中、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易于觀賞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