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系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高“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意義十分重大。“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

為倡導低碳出行,節約節儉,我系團支書于11月14日晚召開“綠色低碳同倡導,節約節儉共踐行”團日活動。各班團支書通過相關教育視頻以及PPT展示,生動形象的闡述了當代青年應當如何落實節約節儉,從自身出發維護環境。

同學們表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興國之光、傳家之寶和成人之魂。正所謂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至今沒有過時。同學們明白了作為青年群體我們應當在消費上能化繁為簡、重質輕量;懂選擇、知進退,明白自己的真實需要,真正能做到適可而止;不盲目攀比,不刻意追求超前消費、奢侈性消費;拼團網購享優惠、多坐公交和地鐵……簡約而不簡單。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節儉節約更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美德。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關于節儉的論述,勤儉節約具有修身、齊家、治國的功能,關乎個人、家庭、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儒家的“過猶不及”、道家的“清靜無為”、佛家的“向性中作”等,特別是儒家所倡導的克己、尚儉、節用、中道等觀念,今天對我們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我們應當堅決反對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我們提倡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但并不是要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而是指花錢用物要“適度”,要科學使用、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要著眼于滿足生產與生活的客觀需要,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不因慕虛榮、求奢華、講排場而無謂地鋪張浪費。總之,踐行節儉節約,必須全員發力。青年群體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全員合力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社會氛圍,使“不想浪費、不能浪費、不敢浪費”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