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身居一隅,我們無法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但書籍可以。一本好的書籍,一些好的片段如同街角盛開的花朵,深夜家里的燈光,總會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們內心某個柔軟的地方,帶給我們平靜,專注和思考的力量。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激發同學們對讀書的興趣,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讀書、愛讀書、會讀書,在學習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我系開展了以“誦讀經典,詩話人生——讀書分享會”為主題的線上團日活動。
以下是同學們分享的書籍和讀后感:
21級英教五班韓林蓉
書籍:《鋼鐵是怎樣練成的》
讀后感:
讀了《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本書后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有沒有奮斗的目標和堅強的意志力。有的人總以條件不好、生活水平差、困難多等理由認為是不成功的因素,可是這些困難和保爾比起來是多么得微不足道啊!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目標和堅強的意志力就必須能實現自我的夢想。正如保爾·柯察金所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是命。命屬于我們僅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21級英教三班王瑾
書籍:《長征》
讀后感:
懷著滿腔熱血讀完長篇紀實文學《長征》,我被王樹增老師筆下的這部壯麗史詩深深震撼。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一次傳播理想的遠征。在這次空前絕后的征途中,年輕將士們一路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萬里長征。雖然前方困難重重,炮火猛烈,但他們為了革命甘愿現身,為了新中國不懼死亡,他們用青春的熱情創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明天。他們燃燒自己的青春年華,用忠誠換來了中國革命最后的勝利。以前,我對長征的理解僅僅只停留在課本上講述的爬雪山、過草地,以及“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等感人故事,這些故事只能讓我了解、認識長征的某個片段,而王樹增老師的文字仿佛為我拂去了歷史的塵埃,真實的人物與情景讓“長征”二字不再僅僅是一個符號。“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告訴我們,崇高的革命理想、頑強的戰斗精神,必須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們永遠不能停息向前的腳步。
21級英教六班周琪
書籍:《星火燎原》
讀后感:
《星火燎原》的記錄,充分展示了革命先烈“一不怕苦,二不怕難,三不怕死”的犧牲精神和革命情懷。在今天看來,這種精神和情懷依然值得廣大青年團員發揚和傳承,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一往無前,靠的就是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持。歷史的畫卷仿佛就在眼前,我們要從《星火燎原》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身處和平年代,我們要善于發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在傳承中煥發“新光芒”。
21級英教五班劉佳欣
書籍:《紅日》
讀后感:
合上書,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硝煙滾滾的年代。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我們的中華民族展現了她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的精神。在偉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建起了新的長城,換來了民族的崛起。在那腥風血雨的戰爭歲月里,有多少誕生在中華大地的優秀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頑強不息的斗志以及他們寶貴的青春熱血,高舉起革命的火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出生入死,為新中國灑下了血汗。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我們應該學習烈士們的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21級英教六班李丹妮
書籍:《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讀后感:
本書作者以參加河北北部暖水屯村土地改革的親身經歷為藍本,描繪了中國農村土改的真實圖景。書中構建的人物形象細膩,飽滿,客觀的記錄了農村土改的情況。主要的情節沖突是土改后半期遇到阻力,矛盾雙方是大地主錢文貴和長期被壓迫的農民。縣里派章品同志到暖水屯村指導土改,深受壓迫的農民文滿的控訴大地主,錢文貴得以繩之以法。
通過此次團日活動的開展,同學們充分的認識到讀書不僅是提高個人素質的需要,也是豐富生活的需要。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也提升了同學們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了“讀書分享會”活動的意義和影響力,激發了學生們對于讀書的熱情。